市场评论:对变相保本保息承诺仍应提高警惕

焦点 2025-07-09 05:01:46 83881

原标题:【财联社时评】对变相保本保息承诺仍应提高警惕

2019年以来,市场金融监管部门明令禁止金融产品保本宣传,评论各类变相的对变保本保息承诺成了监管重点打击对象。不过笔者注意到,相保息承随着近期资本市场波动、本保产品暴雷,诺仍一些变相的应提保本保息承诺依然在次第曝光。

据媒体报道,市场近期北京一投资者购买的评论300万元由银行代销的某信托产品遭遇兑付逾期,而购买时银行销售人员对其承诺保本保息。对变据称,相保息承有着同样遭遇的本保投资者不在少数。另外,诺仍在中基协今年以来发布的应提若干处分通告中,包括中科杰瑞投资管理公司等机构在私募基金销售过程中,市场均有违规向客户承诺保本保息的行为而遭受处罚。

这些情况显示,在近两年金融产品的实际销售环节中,违规保本宣导情况仍然是存在的。这说明,我们还不能对理财市场根深蒂固的“保本”理念掉以轻心。无论是机构授意还是个人故意,也不管是在多大范围内存在这样的违规行为,其所造成的潜在风险如何?怎样能够更有效杜绝此类行为?这都值得有关部门关注。

笔者认为,除了重申监管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机构和个人严格进行连带责任的追究之外,还需要从更具体的规定来预防此类行为发生。另外,近期曝光的一系列案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产品的销售时点均在市场整体表现乐观的时候,而起争议爆发则是在市场反转导致承诺无法兑现之后。这也说明,此类现象背后有一定的人性因素在内,很难根除。

从防范未然出发,金融机构首先应该在考核制度上有所变化。除了对销售人员对任务量和时点数考核外,还需增加客户投诉、收益率、复购率等长线指标,甚至销售责任终身制,鼓励客户立场,改变销售人员短期化行为。

其次,作为大额投资产品,比如私募、信托的交易标的大,风险相对集中,影响大。未来可以参照保险产品的做法,尽可能普遍设立交易的犹豫期或者预备期,统一生效和签约时间,避免部分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的“钻空子”、打时间差。

最后,资管新规落地之后,金融产品基本告别刚兑,这种在非公开的产品销售场合,明示或暗示产品保本保息的做法,本质上是涉嫌不实宣传。目前,监管部门在理财产品销售环节已经尽可能要求流程化、标准化来明细买卖双方责任。笔者认为,后续如有必要,可考虑进一步推动立法,将相关责任进一步量化,明确其中的权责和预期。

本文地址:http://www.lak100.com/html/336e70298961.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津药药业子公司涉嫌垄断拟被罚2772万,去年刚因垄断被罚4402万

收评:白糖、玻璃涨超2%,硅铁、铁矿石跌超2%

3nm制程M3芯片将上线?消息称苹果或于下半年更新iMac产品

科技创新主题爆火 理财公司扎堆抢跑

北京本土感染者+634,135例社会面!市疾控:两例重症感染者未接种加强针

东吴证券(香港):房地产正经历较大边际变化 拥有市场化外拓和服务边界拓宽能力的物业公司具备长期投

打造硬科技“时代精品” 富国时代精选混合重磅发行

来看使用说明!微信支付加入数字人民币钱包快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