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法厘清辅警的职责边界,可从优秀辅警中定向招录警察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李佳蔚

街面上“只见辅警不见交警”?上海辅警可以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吗?辅警队伍职业认同感低怎么办,能“转正”吗?立法厘清

近年来,不时出现围绕公安辅警的职定社会舆论,辅警作为公安机关的责边招录重要辅助力量,有效缓解了现有警力不足的界可警中警察问题。但实践中,从优同样存在着辅警法律地位不明、秀辅职责权限不清、上海管理使用不规范、立法厘清职业保障不足等问题。职定

为了推动辅警队伍制度化、责边招录规范化、界可警中警察法治化建设,从优有效发挥辅警的秀辅积极作用,上海通过地方立法,上海进一步规范辅警履职,保障辅警合法权益。6月22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条例》从立法层面对辅警的身份性质作出界定,明确辅警是“为公安机关日常运作和警务活动提供辅助支持的非人民警察身份人员”。

由于辅警不享有执法权,其履职行为不属于执法活动,《条例》明确辅警应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管理、指挥和监督下开展警务辅助工作。同时,其履行职责的后果由所在公安机关承担。

生活中常有人分不清路面的辅警和交警,也不乏质疑“辅进警退”的声音,此次上海地方立法,明确了辅警的工作职责和履职规范。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介绍法规时表示,辅警履职行为与人民警察执法密切相关,可能对社会公众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厘清其职责边界。根据岗位属性,《条例》将辅警划分为文职辅警和勤务辅警两大类,分别明确了相应的岗位职责。

勤务辅警的岗位职责又细分为一般勤务职责和协助执法执勤职责。前者根据公安机关的安排可以独立开展有关警务辅助工作,后者则需要在人民警察的带领下协助开展相关执法执勤工作。《条例》还列出了辅警职责的“负面清单”,即辅警不得从事的工作。通过正面负面清单相结合的方式,划定了辅警履职的底线边界。

比如《条例》规定,勤务辅警根据公安机关的安排,可以开展治安巡逻、值守,疏导交通,以及维护案(事)件现场秩序,保护案(事)件现场等工作。勤务辅警在民警的带领下,可以协助开展治安检查,劝阻、纠正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盘查、堵控、监控、看管违法犯罪嫌疑人等工作。

同时《条例》明确,辅警不得出具鉴定报告,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不得作出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决定;不得执行刑事、行政强制措施等工作。

《条例》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辅警所在公安机关具体负责辅警的日常管理工作。《条例》明确辅警履行职责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并要求公安机关健全各项制度建设,包括内部管理机制、教育培训体系、层级管理和考核制度、内部惩戒和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对辅警的规范管理。

拓宽辅警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辅警工作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也在立法中得到体现。

《条例》用专章对辅警的职业保障体系作出规定:明确辅警的薪酬、社会保障、福利待遇、休息休假以及参加工会的权利;明确符合条件的牺牲辅警可以依法评定为烈士。同时也明确,可以从特别优秀的辅警中定向招录人民警察。

针对辅警违法履职行为、因履职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赔偿、阻碍辅警履职或者对辅警及其近亲属实施不法侵害、非法制造销售购买使用辅警制式服装和标识、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等情形,《条例》都分别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时尚
上一篇:部分白酒促销价低于出场价,酒企“封杀”垂直酒类电商
下一篇:神舟十四号乘组两名航天员已成功出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