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李禾
10月27日,全国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碳市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说,场累2021年7月,计成交亿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行业总的覆盖范围来看,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全国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建立起基本框架制度,碳市打通了各关键流程环节,场累初步发挥了碳价发现机制作用,计成交亿有效提升了企业减排温室气体、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覆盖范围意识和能力,实现了预期目标。全国
据统计,碳市截至2022年10月21日,场累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6亿吨,累计成交额85.8亿元。
李高说,生态环境部正在抓紧推动新履约周期的各项准备工作,相关配额分配方案将于近期公开征求意见。接下来,还将持续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其中包括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等。数据质量是全国碳市场的生命线,将保持对碳排放数据造假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建立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信息公开和征信惩戒的管理机制等,强化数据质量管理;在碳市场平稳运行基础上,逐步扩大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品种和方式;完善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研究制定相关的交易管理办法和配套制度规范等。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机制、建立健全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完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机制等四大重点任务,提出要夯实统计基础、建立排放因子库、应用先进技术、开展方法学研究、完善支持政策等五项保障措施。
李高说,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需要坚实的数据基础,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发挥着对“双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基础保障的作用。但是统计核算涉及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技术、产品门类繁多,亟须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统计核算体系。生态环境部将与各部门合作,落实方案要求,做好行业企业和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相关工作,推动建立我国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